We Promise. We Deliver.

科创兴邦:当前各地最火热的招商产业有哪些?

作者:原创 | 时间:2024-4-19 10:38:22

1.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1)      市场概况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显示,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9.2万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为41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分别为18.3%81.7%。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大幅提升,截至20236月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197百亿亿次/秒,算力总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近30%,存力总规模超过1080EB;截至2023年底,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337.7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8.05亿户。在区域发展上,我国东部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中西部地区城市在国家东数西算战略部署下,形成了特色各异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

(2)      行业前景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2023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等。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逐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据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

2.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近年来,我国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竞跑未来赛道。随着各行业、各领域对人工智能需求的日益增长,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发体系和应用生态,引领着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跃升。2023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实现突破式发展,成为当前科技与产业竞争新的制高点。

(1)      市场概况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1-10月,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产业生态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已有超过400所学校开办人工智能专业,高端人才居全球第二。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集聚发展区。百度、阿里、华为、腾讯、科大讯飞、云从科技、京东等一批AI开放平台初步具备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的能力。

(2)      行业前景

当前,人工智能(AI)引领的新一轮技术变革加速演进,通用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涌现的颠覆性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目前,各地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抢抓发展先机,促进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据相关预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将在未来10-15年取得长足发展,多项产业要素全球领先。预计到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1.73万亿元,全球占比30.6%

3.      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国家多个战略规划确定的重要发展方向,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市场概况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占比全球的31.1%,从产品类型和类别来看,模拟芯片和存储芯片的销售额占比最大。从行业应用来看,通信终端和PC仍然占据最大份额,与其他业务的差距有所缩减。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约为1.2万亿元,其中,IC设计销售规模为5156.2亿元,占比43%;晶圆制造销售规模3854.8亿元,占比32.1%;封装测试销售规模为2995.1亿元,占比24.9%。从产量来看,2023年集成电路产量为3514亿块,同比增长6.9%。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聚集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2)      行业前景

集成电路是当今信息技术产业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在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型应用的驱动下,集成电路市场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4.      工业母机



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智能的生产设备和零部件,如工业机器人、发动机、汽车、工程机械、工业基础件等,是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整个工业体系中处于基石的地位。作为工业制造产业链最核心的环节,工业母机的技术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制造能力,甚至是国家之间的综合竞争力。

(1)      市场概况

我国是世界第一机床生产和消费大国,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3。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测算,我国金属加工机床生产额1823亿元,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1843.6亿元。目前我国金属加工机床以金属切削机床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31-11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金属切削机床产量60.1万台,同比增长7.3%;金属成形机床产量13.6万台,同比下降15.5%。从产品应用情况来看,机床下游应用广泛,汽车、航空航天是主要的应用领域,其中汽车作为数控机床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占比达到40%,其次是航空航天及模具行业,占比分别达到17%13%

(2)      行业前景

近年来,国家政策频繁释放积极信号,对工业母机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更是将工业母机作为重点领域进行支持。随着我国制造业加速转型,精密模具、新能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3D打印、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其生产制造过程高度依赖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母机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据预测,我国工业母机市场规模未来将稳定较快增长,到2024年将达到5728亿元。

5.      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是生物经济的核心产业,也是全球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第二大药品医疗器械消费市场和重要的药品研发服务贸易出口国,市场潜力巨大。

(1)      市场概况

当前,我国生物医药市场正在高速增长,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管线产品数量的贡献已由2015年的4%提升到2022年的20%,药品市场已占全球药品市场的20.3%,医疗器械市场已占全球市场的27.5%。药品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4.2万亿元,其中药品2.9万亿元,医疗器械1.3万亿元。截至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合计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约4%,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医药供应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2)      行业前景

生物医药贴近人类生命的长度与质量,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竞争的焦点赛道之一。20225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将生物医药产业位列四大重点发展领域之首。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大众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的关注度、认识水平和医疗需求明显提升,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阶段。

6.      机器人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与机器人技术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加紧谋划布局机器人产业正当其时。

(1)      市场概况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全产业链体系已基本形成。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1-10月,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同比增长9.3%;机器人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6.6亿美元,同比增长23%;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35.3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了643.6万套,机器人产业整体呈现旺盛的发展势头。从分布上来看,我国机器人产业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中,北京、深圳、上海的机器人产业实力最强,东莞、杭州、天津、苏州、佛山机器人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广州、青岛机器人产业后劲十足。这些地区在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

(2)      行业前景

近年来,在智能制造浪潮带动下,我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旺盛,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23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各地地方也及时响应,加快了在人形机器人方向的政策布局,掀起了机器人技术更新和产业发展的热潮,机器人在2024继续成为最火的硬科技赛道。

7.      新能源汽车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

(1)      市场概况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产销规模创历史新高、渗透率稳步提升、配套设施不断健全的良好态势。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37.9%;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售量比重达31.6%,较2022年提升6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为6.1%。累计建成充电设施859.6万台,数量居全球第一,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在国家政策和技术变革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以江浙沪皖为代表的长三角、以广深为代表的珠三角、以北京为代表的京津冀三大典型集聚区。

(2)      行业前景

在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汽车行业未来的风向标。当前,无论是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还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着力点,都前所未有地聚焦于新能源汽车。据相关预测,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也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产销有望达到1150万辆左右的规模,增长大概在20%左右。

8.      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主要包含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飞行及综合服务等重点方向,具有辐射链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

(1)      市场概况

截至2023年底,通过工商注册查询,经营范围有无人机业务的企业全国共有7万多家,实际运行的无人机企业1.7万多家,产值1520亿元,同比增长27.5%;实名登记无人机达到111万多架,比2022年增长15.9%;颁发无人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18.2万本,2023年无人机飞行超过2000万小时。从区域分布看,我国无人机企业分布广泛,当前,华南和华东无人机产业发展较为迅猛,集聚企业最多。其中,广东形成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无人机产业集群,也是我国无人机集聚度最高的地区, 截至2023年底,深圳实际运行的无人机及产业链企业1730家,年产值为960亿元,增长28%;累计开通无人机各种低空航线126条,建设无人机起降点89个,2023年无人机载货及综合应用飞行60多万架次。

(2)      行业前景

2023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24年,低空经济成为地方两会热议的关键词,北京、广东、安徽、山西、江西、江苏、山东、重庆、四川等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及了要积极探索发展低空经济。业内人士表示,从政策环境、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等方面看,2024年或成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通用航空、运行保障、低空运营等相关产业链将迎来发展机遇。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3.5万亿元。